这个夏天校长们的毕业致辞里,藏着人生必答的“新作业” 环球今头条

2023-06-19 09:17:08来源:新校长传媒

毕业季,许多学校的校长在毕业典礼上都会对毕业生致辞寄语。这些富有哲理的话语不仅是对毕业生的殷殷嘱托,对所有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也充满意义。

小新君特别与大家分享三位校长的毕业致辞,希望大家在这些文字中能够获得启迪,更加坚定内心的方向,向光而行,向阳而生。


(资料图片)

做一个灵魂不被污染的人

上海市市西中学校长 董君武

6月7日,高考第一天,我收到了来自华东师大1979级的一位朋友信息:“2019年底去美国,原定一个月回来的飞机飞了三年半。三年半世界大变样。问安祝福!”我给他回复:“世界已大变,老友依旧在!”

是的,世界已大变!

此刻,我很想与同学们讨论:世界为什么会大变?今天世界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?未来世界还可能变成什么模样?然而,这实在是太宏大的命题,限于自己的认知局限和能力水平,担心自己说不清、讲不透,一不小心还可能说错话。

于是,想起有人说过的话:“我改变不了世界,但可以选择改变自己。”我想立足当下,立足自己,与同学们讨论一个话题:“做一个灵魂不被污染的人。”

我相信:当每个人努力成为一个灵魂不被污染的人,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拥有更多真善美,人类一定会拥有更多美好与未来。

各位同学,促使我选择今天这个主题作为毕业致辞,主要源于最近网络上传播的两件事,请允许我分别简要做个介绍。

第一件事,关于国内体育。

“2023年5月18日晚上,湖南省登山队领队范江涛、队员谢如祥在海拔8450米处发现一位挂在路绳上生命垂危的中国籍攀登者,两人随即放弃宝贵的登顶机会,将其成功营救至C4营地。”

为此,5月23日,湖南省体育总会向登山队发出贺信,特别表彰2名队员奋不顾身、舍己救人的行为。此后,由于被救者在支付夏尔巴向导协助营救所需费用上的分歧,一度引发网络舆情,此时,范、谢两位分别在自己的朋友圈上告诉大家:“我们救了她,也希望她能好好地活下去,希望网络上停止人肉、攻击、侮辱等行为,防止网络暴力。”“希望媒体和记者同志能够理解,传播正能量。”

各位同学,我们是否可以认为:范、谢两位队员在这件事情上选择的行为,就是灵魂没有被污染的一种具体表现。借此机会,我也想告诫大家:网络传播速度常常会超出人们的想象,网络暴力还可能置人于死地,所以,请大家在网络上一定要慎言慎行,一定要三思而后行,更不要成为网络暴力的实施者或参与者。

第二件事,关于教育。

“2023年5月29日,成都七中各年级统一安排规则教育主题班会,当老师对全班学生进行价值观、规则意识和行为常规要求教育时,一位高二学生主观臆断老师针对自己,当场实施侮辱、威胁、伤害老师行为,在实施上述行为后被同学当场制止。”

“矩不正,不可以为方;规不正,不可以为圆。”我相信对于一个灵魂不曾被污染的人,是不可能做出侮辱、威胁和伤害他人行为的,更何况他面对的是自己的老师。

各位同学:三年疫情,世界已经变了大样,而你的心灵是否依然纯净如初,就如放弃登顶机会,营救生命垂危的攀登者,哪怕在被救者由于营救费用发生分歧而面临网暴可能时,仍能坦然地发声:“希望她能好好地活下去。”

我真诚地希望每一位学子:即使你的天空一片灰暗,乌云密布、暴风骤雨,也要坚守法律和规则的底线,做一个灵魂不被污染的人,哪怕追求心灵纯净的希望已经变得犹如一丝微光,忽隐忽现,甚至遥不可及,也要用生命的守候去奋力追寻。

那么,如何才能做一个灵魂不被污染的人呢?今天,我想与各位同学讨论三点。

第一,以真诚和坦然面对世界,做一个灵魂不被他人和环境污染的人

大千世界,人生众相,诱惑多多。面对这样的世界,需要我们真诚地去面对每一个人,坦然地面对世事种种,方能分辨对方的友善与虚伪,环境的纯净与肮脏,不被他人左右,不受环境影响,抵挡住各种利益的诱惑,保证自己不会因功利化追求而迷失自我,避免自己的灵魂被外界的人和事所污染。

第二,以善良和理性守护自己,做一个灵魂不被自己污染的人

决定一个人灵魂纯净与否,是否被污染,最根本的就是每个人对生命本源价值的一种判断与选择。如果一个人能够坚守内心的善良,以理性的思辨选择自己的语言与行为,一定能够守护自己纯净的灵魂,而不会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。试想,刚才讲到的高二学生,如果拥有善良的心灵和理性的判断,他会做出侮辱、威胁和伤害他人的行为吗?

第三,以美好和科学走向未来,不让他人的灵魂因你的错误而污染

各位同学,我一直希望每一届学生中都能涌现一批推动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,今天我想进一步提出希望:也许,若干年之后,当你在某一领域具有话语权,一定要坚守让社会更加美好,让每个人灵魂更加纯净的信念,以科学与理性,致力于国际和平与合作,国家民主与法治,社会和谐与平等,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与命运共同体的建构,为更多人的灵魂不被污染,营造一个风正气顺的纯净环境。

相信经历了3年疫情的2023届毕业生,面对已经大变样的世界,一定依然能够坚守内心深处的那份纯净,以“尊重规则会选择,合作包容有爱心,实践创新善质疑,身心健康全人格,胸怀天下担责任”为目标,做一个灵魂不被污染的人,让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拥有更多真善美,让人类的未来拥有更多美好与灿烂。

同学们,人生路漫漫,一路多珍重!

信尔胸中有丘壑,驰骋长途见山河

深圳中学校长 朱华伟

同学们,你们即将挥别凤凰木,乘着青春之风和时代之势扶摇而上,在此,我为你们送上祝福,也送上一份远征的“行囊”。

第一,青年当“小德川流,大德敦化”

《中庸》认为:小德如江河,川流不息,大德敦厚,化育万物。一方面,高中毕业以后,你们依然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,面对纷繁多变的社会现象、社会思潮,青年要如“小德川流”,明大德、守公德、严私德,要坚守精神追求,处理好义和利、是和非、正和邪、苦和乐的关系,迈稳步子、夯实根基、久久为功;另一方面,青年也要能“大德敦化”,胸怀社会、时代和未来,在开放包容、求同存异、聚同化异中树立远大理想。古人有言:“凿井者,起于三寸之坎,以就万仞之深。”只有慎独慎微、海纳百川,才能在时代大潮中成就人生的博大和深沉。

第二,青年当“删繁就简,领异标新”

艺术工作者在创作中常常强调“不要重复自己,也不要重复别人”。这个原则用在学习生活中同样适用。清代郑板桥说:“删繁就简三秋树,领异标新二月花。”只有充分自省、自信且具备创造力的人,才能实现像三秋树去叶存干、如二月花美好新鲜。同学们,你们立于时代潮头,既要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又要开拓进取、锐意创新。只有不断丰富专业知识、提升专业素养、增强专业本领,才能形成洞悉社会和人生、时代和世界的科学视野和敏锐眼光,才能敢于在各自的领域创新创造,才能优化旧方法,实现新突破。

第三,青年要“有所为”,更要“有所不为”。

在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里,你们是最富活力、最具创造力的群体,理应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、坚韧不拔的毅力、做出成绩的实力。但是,只有极少数人能在多个领域做到卓尔不群,大家在勇于追求的同时,也应懂得取舍。敢于舍弃锦簇花团,潜心深耕方寸之田,才有可能滴水穿石。著名学者林语堂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“有不为斋”,他的生活态度是以“有为”为中心,但也往往有不为的事,因而成就了“两脚踏东西文化,一心评宇宙文章”的智慧人生。愿同学们能够懂得这种“有所不为”的智慧,并在未来大有可为。

亲爱的同学们,今天是你们高中生涯的终点,更是你们广阔人生的起点。“探索与创新”是深中发展的永恒主题,希望也能成为你们远征旅途上的精神指引。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,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,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!

信尔胸中有丘壑,驰骋长途见山河。祝同学们毕业快乐、一举千里,愿同学们驰骋人生、大有作为!

“长期主义”与“命运与共”

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校长 吴国平

青春正好,又是一年毕业季。

高考仿佛是一张弓,而你们恰恰是蓄势待发的箭,你们会射向何方?落在何处?

你们一定憧憬、规划过未来人生的图景,是追随“宇宙尽头是考公考编”的汹涌洪流去寻求某种稳定,还是投身“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”的广阔天地去挑战更多可能?是满足于物质欲望、世俗功利,还是致力于心灵充实、精神丰盈?是“独善其身”,还是“兼济天下”?

正如清华大学教授彭林所言:“社会的发展最根本的是人自身的发展,人要发展好了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。”
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你们的未来是自己的未来,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。作为师长的我,在你们即将离开母校之际有两点期待。

一是期待你们能以“长期主义”的精神去创造美好人生

今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15周年纪念日,《人民日报》、中央电视台等各大主流媒体都报道了灾区不少民众的15年生活变迁,当年失去家园、失去亲人、失去身体某些部位的很多人,如今都拥有了各自全新而美好的生活,令人欣慰和感动。

我们真切地看到,时间可以疗愈很多创伤,时间也能创造很多美好,我们可以秉持一种“长期主义”的智慧去应对人生难题,去充实生命内涵,去品味生活芬芳。

在“长期主义”的视角里,我们既要着眼当下,认真踏实地走好每一步,过好每一天,也要经常性地把我们生活的时空拉长、拉高、拉宽, 给自己多一点耐心和专注,多一点信念和动力,多一份好奇心和想象力

当我们拥有了这种“长期主义”的智慧,便更能去容纳和转化当下的某些困苦与局限,也更能去创造和拥抱未来的更多美好与可能。

这个春天,有3个人的故事让我深有感触。

第一位是75岁的秀英奶奶,她65岁才重新开始识字写作、提笔画画,前段时间出版了第二本个人专著《世上的果子,世上的人》。

第二位是54岁的外卖员王计兵,他在劳作之余坚持写诗30余年,今年出版了诗集《赶时间的人》,感动了很多人。

第三位是电视剧《狂飙》主人公高启强的扮演者张颂文,在历经无数的挫折和长期的沉寂后,今年厚积薄发、一炮走红。

在他们身上,我们能够看到“长期主义”的智慧和力量。

二是期待并祝福你们能以“命运与共”的情怀去建设美好世界

今年初,新一代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横空出世。

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,变得越来越繁荣发达,然而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,放眼全球,战争冲突、霸权主义、南北差距、科技壁垒、生态危机、经济衰退、公共卫生问题等阴云笼罩。

环视周围,因生活琐事等引发全国人民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也表明,我们这个社会还不够美好,需要包括我们在内的每一个人付出更多努力去加以改进完善。

我们置身同一个地球、同一个世界、同一个时代,国与国之间、人与人之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都命运与共、休戚相关。

针对“世界怎么了,我们怎么办”等一系列世界性问题,我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倡导“建设持久和平、普遍安全、共同繁荣、开放包容、清洁美丽的世界”,中国的主张和努力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同和赞誉。

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公民,你们可以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大有作为,建功立业,这也是在为建设“美美与共,天下大同”的美好世界注入新动能、贡献新力量。

在建设美好世界的过程中,你们需要怀有更强烈的责任心、同理心、悲悯心,需要拥有更强劲的创造力、领导力和行动力,需要投入更多的勇气、智慧和心血,要敢想敢闯,坚定执着。

多次来我校讲学的施一公院士一直主张,中国科技实现自立自强必须往前移10年甚至20年,面对“就凭西湖大学就想改变世界”的质疑,他反问道:“为什么不能?敢想才能改变世界!”

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•米德也曾说过: “永远不要怀疑一小群坚定的人能改变世界。实际上,世界一向是由这些人所改变的。

我期待并相信,更多学子能像他们那样把用“长期主义”精神去创造美好人生与以“命运与共”情怀去建设美好世界完美地结合起来。

来源| 第一教育、深圳中学、中国教师报

责编 | 黄耀庭

美编 | 张天禹

执行主编| 张凯

标签:

今日热门
More
生意
返回顶部